当前位置:首页 > 运营模型 > 基于用户心理机制的营销活动法则

基于用户心理机制的营销活动法则

5年前 (2021-03-10)运营模型

营销活动可以为平台不断的提供活力,营销的作用对于平台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人”在整个营销活动里面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怎么吸引足够的消费者,怎么让消费者进行转化是营销的目的之一。

营销的核心三要素自始至终是围绕“人、货、场”展开,而“人、货、场”的目标是基于用户心理机制开展的一场“人货合一”的心理战。

年初,阿里妈妈针对短视频领域的作出了一份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基于受众心理机制构建的短视频沟通5i法则;作为一名营销活动产品经过缜密的思考发现,该5i法则同样适用于营销活动,可指导后续的营销活动规划及变现。

先来看下阿里妈妈官方给出的5i法则:

基于用户心理机制的营销活动法则

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法则中提出5i分别是吸睛力、信息量、交流感、内化力、认同力。

阿里妈妈通过大量数据分析,短视频需要3秒内激发观众兴趣,争取观众留存;而3秒后则需要输出足量的信息供观众脑海中加工;信息输出需要有交流感,不能冰冷生硬,有对话感。

当观众接受到足够的信息并对其加工,偏理性场景下,观众需理解接受短视频内容论证形成内化,并触发后续动作(进店、互动等);感性场景下,观众受情感影响产生认同,从而引发效果行为。

说到这,如果接触过营销活动的同学,就有点感觉了。那么适用于营销活动的5i法则到底是什么?

基于用户心理机制的营销活动法则

一、吸睛感

激发用户兴趣,争取用户停留,无论针对短视频,还是营销活动都需要抓住用户眼球,第一感很重要,在墨菲定律中也有类似的心理学——首因效应,让初见你的人也对你倾心。

那么如何让用户对你的活动一见倾心,形成正向的吸引力。首先我们要想清楚,用户能接触到活动的场景有哪些?

是他人的分享还是我们的投放的入口?无论是哪一种,都逃不过用视频、图片、文案来触达到互联网另一头的用户,所以需要在基础功上下足力气。

以各大旅行平台内的活动banner图和活动第一屏为例:

基于用户心理机制的营销活动法则

如果你正好是一个女孩子,从第一眼感受你会更倾向于哪种呢?

从色彩上,作为女性用户,粉色给女性的效果更优。之所以选择粉色,是因为每个女孩子都有一颗少女心,随着年纪的增长,就会越想念那份少女心。

从文案上,携程的“妳”更具良苦用心,让用户也能眼前一亮,甚至有的人看到该字会心头一顿。一个字凸显出你的特别之处,这是一个女孩子独一无二的节日。

从利益点上,3.8元抵50元、0元抢、38元专属券、66元神券,都是很好的噱头输出。

站在平台的角度,3.8元抵50元的策略更对平台有利,接触过的优惠券的同学应该知道,优惠券在核销率上,付费的也远远高于免费送的优惠券,免费发放的优惠券沉睡在用户账户本身就是一种平台资源的浪费;3.8元的付费结合3月8日的节日点,也可助力达成平台的MPU指标。

在活动首屏视觉感受上,携程头图是视频,同程的头图是动图,美团的是静态图;从吸睛感上排名是视频>动图>静态图,视觉冲击力依次递减。

在营销上,利益点的突出、彩色的设计感、还是文案的用心度,都是很好的吸睛点;每个用户每天都是24个小时,你第一时间无法吸引到用户,就难逃被划走的命运。

二、信息量

当你的活动成功吸到用户后,则需要足量的信息来承接住你的用户;注意足量的信息不是信息的堆砌,其实在我们日常不难发现,很多平台的活动就是头图+红包+资源展示的路数,忽视了用户对活动的理解,传统行业做活动都不怎么这样做了。

足量,到底怎么定义呢?多不等于足量,足量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感受,是用户心理衡量对比后的直观感受;当用户愿意在你的活动页面花费时间停留、互动,时间越长、互动频次越多,则侧面说明你的信息足够足量。

足量的潜台词是有质量,有质量的足量,才是有价值的信息量,堆砌低价值,不符合用户需求场景的信息,可以理解为信息垃圾。

人都关注自己感兴趣、与自己有关系的信息,你给同学说你大舅哥的表弟的大姨夫的大姑子出嫁了,同学会觉得跟我有啥关系;而你说胡歌结婚了/我们舍友XXX结婚了,那同学反应就不一样了。

信息的有效性,是与用户建立联系。

三、交流感

交流感,很多人就有个疑问,一个最多动态的页面,怎么能与用户产生交流?如果让古人跟你交流,你觉得是通过什么?是文字,具有场景感的文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不是瞬间感觉遇到了知己?

现如今我们与用户交流的信息介质比古人多很多,表情、文字、动图、声音、视频,都是很好的与用户产生交流的介质。

交流的利器是情境化。

对比下一下文案:

  • 打折8.8折

  • IPhone立减200元,96%的用户都觉得值

打折的力度,对于用户来说具有冲击力,但是你忽略了数字是一串冷冰冰的数字,冰冷到太结果导向;为什么直播卖货能火,直播卖货刻画出用户使用的场景及情境感。

机器学习到智能推荐,都是在建设用户使用平台时的情境化,单纯的推荐热门,在如今的个性鲜明的用户面前,终究是想简单了。

四、内化力 OR 认同力

内化力是理性的,认同力是感性的。

在营销活动层面,内化力是用户对信息量的理解而接受;而认同力则是对信息量的偏爱而接受。

信息量的理解,是依靠信息本身的价值输出,比如真低价、无套路;而信息量的偏爱,则是因为口碑、品牌等层面的认可。

品牌在商业领域很重要,比如小米品牌是性价比的代名词,品牌的价值是让用户有需求能第一时间想到平台。

吸睛力、信息量、交流感也是打造内化力、认同力的过程,水到渠自成,人走路自有。

营销活动是为了达成企业诉求的产物,为了更直观且有效的衡量营销活动的价值,可通过以下指标来评估:

基于用户心理机制的营销活动法则

有效访问是指用户从投放入口曝光到打开活动的数据,从曝光到打开活动,中间有个用户触发动作,这个环节可以用来衡量banner图的吸睛力;互动是用户对页面感兴趣的表达,比如输入信息、领取优惠券、切换tab、滑动页面、点击都是可以作为用户互动的行为。

触发跳转则是用户有意愿更深一步了解,在商品推荐模块,该行为是形成有效订单转化的关键环节;但是注意从商品展示到成单,电商平台是有跳转到商详页、订单确认页、收银台等页面的,所以需要通过追踪订单来衡量。

以上的有效访问率、互动率、跳转率,是可以衡量活动的优劣度,却无法衡量给平台带来收益。

那么对于公司的收益可通过品牌曝光、流量分发、服务商品转化成单一“虚”两实来衡量,注意品牌的建设,是需要长期针对用户教育的过程,而品牌曝光并非是实际的“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汇运营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huiyunying.com/baike/431.html

分享给朋友:

“基于用户心理机制的营销活动法则” 的相关文章

书籍推荐:运营人必读的十本书籍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此话放到如今依然不过时,而知识改变命运也是铁板钉钉一样的真理,那么适合运营人读的书籍有哪些呢?这里为大家推荐十本不错的书籍。一、《从零开始做运营》作者:张亮var jd_union_pid="3002833661";var jd_union_euid="";这本书很适合没有运营...

竞价推广:如何撰写创意才能提升点击量?

竞价推广:如何撰写创意才能提升点击量?

做竞价推广,除了选词要精准外,还有一个需要重点关注优化的是创意。好的创意,3秒钟就能让人产生共鸣,一个月内看到3次就能有深刻的印象;而一个普通的创意,至少要看5遍才能记住内容,还未必会让人产生共鸣。我们写创意,为的就是让用户一眼就看到,并且点击创意进入落地页,这样才有可能对用户进行转化,因此,撰写一...

16个文案秘籍,教你写出卖断货的爆款文案

16个文案秘籍,教你写出卖断货的爆款文案

如何通过文案提高转化率?通俗点说,就是如何写出带货文案?相信很多身兼文案工作的人都曾经为这个问题发愁过。实际上,文案卖货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想要卖好,最重要的是了解它的底层逻辑:著名的AIDA营销模式。AIDI 是几个英文字母的缩写,全意是引起注意Attention、激发欲望Interest、刺激欲...

做海报裂变活动的4个必备技巧!

做海报裂变活动的4个必备技巧!

整个公众号运营圈里,「裂变」二字,人人都会说,但真正会用的却没几个。这几年里,也见过不少公众号声势浩大地做过很多场裂变活动,但是大都乏味、无趣,缺乏力量。全程就像是运营团队的一场自嗨,最重要的粉丝没涨来几个,推广成本倒花了不少。做涨粉活动,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单单告诉粉丝我们有个活动在进行,而是要在...

生命周期不应该只有运营要懂,产品也要烂熟于心

生命周期不应该只有运营要懂,产品也要烂熟于心

生命周期源于随着用户跟平台的转变,用户的认知和行为均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他们的需求也会变。如果只能有两类用户,我们应该怎么划分用户群体呢?有的朋友可能说:应该是“新用户”和“老用户”。其实不然,对于绝大多数产品来说,我们要判断的最重要的应该是“潜在用户”和“真实用户”。他们之间是有...

今日头条信息流定向体系解析

今日头条信息流定向体系解析

这篇文章跟大家讲讲头条目前拥有的定向功能,让你对头条定向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主要讲三个内容,定向体系背景、定向体系结构、定向内容详解,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记一下笔记。一、定向体系背景1、实现三赢成为各广告平台的核心目标随着媒体广告市场的日益壮大,能否让用户、广告主和广告平台各得所需,实现三赢,成为各个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