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营术语 > 触点,用户运营的重要抓手

触点,用户运营的重要抓手

4年前 (2021-06-13)运营术语

触点,用户运营的重要抓手

用户运营,没有触点,啥也干不了。

触点的价值,怎么夸大都不为过。

触点,就是用户运营的抓手。

什么是触点?就是厂商与用户之间的接触点。

社交媒体催生四大触点

自100年前无线电发明以来,企业找到了一个高速触达顾客的方式:广告

只要有足够的投入和不错的创意,广告能够通过大众媒体瞬间触达海量用户,远超农业时代的“口碑”触达模式。

其实,广告只是借助了大众媒体与用户的触点,借此传递认知。不论如何把品牌讲出花样,都不过是一种商业认知。

然而,社交媒体改变了一切。曾经高效的大众媒体萎缩了,触达用户的媒介分散了。但是,触达用户→用户认知→用户交易,商业的基本逻辑没有变。所以,我们要回到营销的基本逻辑,即触达用户。

找到新的触达用户的触点,就成为新商业逻辑的起点。

大众媒体失宠,社交媒体兴起,企业发展出四大触达用户策略。

第一,在大众媒体做更大的投入。

虽然大众媒体影响力下滑,但仍然有影响力,最重要的是有公信力。于是,企业在大众媒体投入更大,以榨取大众媒体的价值。甚至在大众媒体搞事,在社交媒体传播。目前,有一批传统企业就在这么做,效果还不错。

第二,以公关逻辑操作社交媒体。

定位论提出者里斯提出“公关第一,广告第二”,这是很好的策略。有些企业本来就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一举一动广受社会关注。如果以公关逻辑操作,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会闻风而动,比如茅台就擅长此举,华为也擅长此道。

第三,IP逻辑的社交媒体触达。

社交媒体触达,多少有点撞大运的感觉。

都说成功垂青有准备的人,成功者都准备好了,准备好了的不一定成功。里面就有运气的成分。

IP有固有的逻辑,但IP总的来说还是小众。IP的共情、共鸣、共振,小众有优势。但IP的时尚特征,兴起快、衰落快,也让很多传统企业既羡慕也敬而远之。

第四,场景触达用户。

李渡白酒的沉浸式体验在白酒界广为人知。体验场景在哪里?总舵、分舵、小舵。这就是李渡与用户的触点。

白酒销售从渠道销售,然后是酒店“盘中盘”,最后进入消费者“盘中盘”,圈层、人脉成为主要渠道,烟酒店陈列成为“摆设”。新品牌缺乏与用户交互的触点。

李渡的总舵、分舵、小舵,正是触达用户的触点。没有触点,李渡的营销就没有“抓手”。

触点就是与用户的接触点,触点就是抓手,抓手就是着力点

江小白的崛起,解读很多,多数着眼于IP,比如文案。江小白文案之誉盛行于2017年,但江小白底盘的奠定是2011~2016年。在江小白腾飞之前,江小白靠什么做大?我的结论是:场景、触点。

场景就是四小场景:小聚、小饮、小时刻、小心情。

场景的价值就是“场景造需”,唤醒消费。但是,场景造需不是空洞的,需要触点传递场景,激发需求。于是,触点无比重要。

触点就是终端,包括“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的POP,陈列、菜单,还有包括约酒等“唤醒消费”的活动。

没有场景和触点,江小白IP的传播就没有根基。

江小白的深度分销做得非常好,超过普通深度分销之处在于:通过深分,实现终端的场景造需,从而唤醒消费。

数字化:全场景触达

数字化时代,同样需要与用户的触点。

电商平台给商户提供的一次性“收费”的触点。直播短视频可以视为与用户的触点。这些是B2C的触点。

B2C的触点的最大瓶颈是天花板有限,无法支持一个行业巨头。

千万粉丝,十亿营收。对于创业者或许满心欢喜,对于行业巨头或许只占1%的份额。

截至2020年年底,快消品龙头企业B2C的份额没有超过10%。

根据我与方刚老师的研究,快消品龙头企业要完成渠道数字化,必须做到“百万终端,亿万粉”。

百万终端,快消品龙头早已完成。亿万粉,靠B2C肯定不现实。

2020年快消品龙头的数字化推进可谓“万马奔腾”,但结局不过是走了一条B2C的“羊肠小道”。

依托百万终端,实现亿万粉,才是渠道数字化的正道

百万终端与亿万粉之间,必须有千万触点才符合量级递增的现实,否则,守着百万终端,望着亿万粉可望而不可即。

数字化时代,厂商需要与用户“全场景触达”

全场景,到底有哪些场景?通过传统渠道触达用户有三大超级触点:货、人、店。

货为触点,靠一物一码

人为触点、店为触点,靠什么?特别是品牌商、经销商都想让终端的人、店当触点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人和店,要么被利益驱动,要么被场景触动。

利益驱动要比实力,场景触动要靠新营销思维。

新营销四大要素:场景、IP、社群、传播。场景是第一要素。

江小白的终端厉害之处就是:触达场景,就完成了一半的认知教育。如果店老板和店员稍加推动,认知教育和交易瞬间就完成了。

所以,实现亿万粉在线,一定是场景+货、场景+人、场景+店。

圈层深分:以人脉为多级触点

还有一些品类,如茶叶、白酒、精酿啤酒、葡萄酒等小众产品,无法通过门店实现用户认知,而大众媒体又不合适。于是,圏层(人脉)就成为认知渠道。

人脉为渠道,就是以人为认知触点。这是中国特色。

人脉+互联网工具,相当于口碑有了翅膀。

李渡的沉浸式体验,实际上就是场景+人脉+体验。

人脉用于销售,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老板人脉。“做不大,死不了”的白酒、精酿啤酒、葡萄酒,基本上陷于老板人脉。

第二层次:招商人脉。即分销商或运营商的人脉。但是,每个人的人脉受限于邓巴数,即稳定的社交关系不超过148人。所以,靠一个层次的人脉做不大。

如果一个层次做不大,那么,增加运营商的密度是否就解决问题了呢?这是可行的思路之一,但要形成运营商密度,前提是IP(品牌)的影响力。

第三层次:人脉延伸(圈层深分)。在缺乏运营商密度时,另一个思路就是人脉延伸,即人脉的人脉,或称圈层深分。类似于渠道的深度分销。

人脉是自组织,自组织的规模当然有限。圈层深分,就是以人脉为多级触点。

李渡在人脉延伸中的场景和体验,就是为人脉延伸创造条件,把触点场景化。


来源:销售与市场网 | 作者: 刘春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汇运营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huiyunying.com/baike/710.html

分享给朋友:

“触点,用户运营的重要抓手” 的相关文章

GMV

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销售额销售额GMV指用户在某网站或产品的成交额。GMV更多广泛应用于电商平台,它更多反映出整个产品或者商家的销售额,但是实际对于电商平台本身并无太大的价值。...

什么是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是相对于公域流量来说的概念,简单来说是指是不用付费,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频次,直接触达到用户的渠道,比如自媒体、用户群、微信号等,也就是KOC(关键意见消费者)可辐射到的圈层。是一个社交电商领域的概念。私域流量是指品牌或运营方从公域流量平台、它域获取,可以长期反复触达、持续影响、具有标签属性...

SaaS

SaaS,是Software-as-a-Service的缩写名称,意思为软件即服务,即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SaaS 应用软件有免费、付费和增值三种模式。付费通常为“全包”费用,囊括了通常的应用软件许可证费、软件维护费以及技术支持费,将其统一为每个用户的月度租用费。...

什么样的内容能被百度判断为优质内容?

什么样的内容能被百度判断为优质内容?这个话题对站长或SEO圈内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且百谈不厌的话题。随着搜索引擎算法不断的迭代更新、越来越智能化,对于优质内容的判断标准也是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才会被评为优质内容呢?下面我与大家一起探讨下。首先我们先来聊一个概念,叫做“有效内容产出...

内容运营分发策略(二):推荐算法解析

内容运营分发策略(二):推荐算法解析

推荐算法可谓目前社区产品内容分发的标配,尤其是有抖音珠玉在前,精准的推荐效果和巨大的商业成功甚至让许多模仿者对个性化推荐近乎迷信。作为运营,我们虽然不需要参与算法的设计与coding,但若能对其背后的工作逻辑有一个基本的理解,更有助于我们完成策略干预与算法优化等工作,在与产品、研发同学沟通时也不至于...

空巢青年背后的万亿级生意应运而生

空巢青年背后的万亿级生意应运而生

5800万空巢青年背后,一门万亿级的孤独生意应运而生。从吃饭到娱乐,再到生活中的种种细节,一个人的行动难免孤独,好在这个世界上正在生产懂你孤独的东西。一人份,小袋装,迷你化......孤独经济其实很治愈。孤独已触及到网友们心底的柔软地带,但现实是,这群人的队伍正在壮大,2017年的数据显示,单身、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