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营模型 > 战略5P模型

战略5P模型

4年前 (2021-06-01)运营模型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明茨伯格(H.Mintzberg)对企业战略指出,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赋予企业战略不同的内涵,说明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接受多样化的战略定义。在这种观点的基础上,明茨伯格借鉴市场营销学中的四要素(4P)的提法,提出企业战略是由五种规范的定义阐述的,即计划(Plan)、计策(Ploy)、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和观念(Perspective),这构成了企业战略的“5P”。这五个定义从不同角度对企业战略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

计划

战略是一种计划(Plan)。是指战略是一种有意识、有预计、有组织的行动程序。可以理解为:从战略对行动具有纲领性指导作用这一角度来考虑--作为一种计划,战略需要充分体现出其预见性和意志性特征;作为对企业资源的统筹安排,需要体现其组织性特征,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以是时间序、空间序或逻辑序等),将企业的主要目标、方针政策和经营活动结合成一个缜密的整体。战略是解决一个企业如何从现在的状态达到将来位置的问题。战略主要为企业提供发展方向和途径,包括一系列处理某种特定情况的方针政策,属于企业“行动之前的概念”(预见性)。任何企业的经营活动,都必须遵从企业的战略方针进行活动,使各部门、各环节步调统一、运行有序、协同合作,齐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意志性和组织性)。

根据这个定义,战略具有两个本质属性:战略是在企业发生经营活动之前制定的,以备人们使用;战略是作为一种计划写进企业正式文件中的,当然不排除有些不公开的、只为少数人了解的企业战略。

计策

战略是一种计策(Ploy)。是指战略不仅仅是行动之前的计划,还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下成为行动过程中的手段和策略,一种在竞争博弈中威胁和战胜竞争对手的工具。例如,得知竞争对手想要扩大生产能力时,企业便提出自己的战略是扩大厂房面积和生产能力。由于该企业资金雄厚、产品质量优异,竞争对手自知无力竞争,便会放弃扩大生产能力的设想。然而,一旦对手放弃了原计划,企业却并不一定要将扩大能力的战略付诸实施。因此,这种战略只能称为一种威胁竞争对手的计策。

模式

战略是一种模式(Pattern)。是指战略可以体现为企业一系列的具体行动和现实结果,而不仅仅是行动前的计划或手段。即,无论企业是否事先制定了战略,只要有具体的经营行为,就有事实上的战略。

如福特汽车公司总裁亨利·福特要求“T型” 福特汽车漆成黑色的行为,就可以理解为一种战略。企业行为模式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因此,在制定企业战略过程中就必须了解企业发展史,在选择战略时要充分考虑并尊重企业原有的行为模式,因为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未来战略的选择和战略实施的有效性。若要改变企业的行为模式,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推行这种变革的难度。

明茨伯格认为,战略作为计划或模式的两种定义是相互独立的。实践中,计划往往没有实施,而模式却可能在事先并未计划的情况下形成。因此,战略可能是人类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设计的结果。因此,定义为“计划”的战略是设计的战略,而定义为“模式”的战略是已实现的战略,战略实际上是一种从计划向实现流动的结果。那些不能实现的战略在战略设计结束之后,通过一个单独的渠道消失,脱离准备实施战略的渠道。而准备实施的战略与自发的战略则通过各自的渠道,流向已实现的战略。这是一种动态的战略观点,它将整个战略看成是一种“行为流”的运动过程。

定位

战略是一种定位(Position)。是指战略是一个组织在其所处环境中的位置,对企业而言就是确定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企业战略涉及的领域很广,可以包括产品生产过程、顾客与市场、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自我利益等任何经营活动及行为。但最重要的是,制定战略时应充分考虑到外部环境,尤其是行业竞争结构对企业行为和效益的影响,确定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和达到该地位所应采取的各种措施。把战略看成一种定位就是要通过正确地配置企业资源,形成有力的竞争优势。

观念

战略是一种观念(Perspective)。是指战略表达了企业对客观世界固有的认知方式,体现了企业对环境的价值取向和组织中人们对客观世界固有的看法,进而反映了企业战略决策者的价值观念。企业战略决策者在对企业外部环境及企业内部条件进行分析后作出的主观判断就是战略,因此,战略是主观而不是客观的产物。当企业战略决策者的主观判断符合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实际情况时所制定的战略就是正确的;反之,当其主观判断不符合环境现实时,企业战略就是错误的。

战略是一种观念的定义,强调了战略的抽象性,其实质在于,同价值观、文化和理想等精神内容为组织成员所共有一样,战略观念要通过组织成员的期望和行为而形成共享,个人的期望和行为是通过集体的期望和行为反映出来的。因此,研究一个组织的战略,要了解和掌握该组织的期望如何在成员间分享,以及如何在共同一致的基础上采取行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汇运营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huiyunying.com/baike/676.html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ARGO

下一篇:AARRR

“战略5P模型” 的相关文章

RFM模型

什么是RFM模型?RFM模型是衡量客户价值和客户创造利益能力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众多的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分析模式中,RFM模型是被广泛提到的。该机械模型通过一个客户的近期购买行为、购买的总体频率以及花了多少钱3项指标来描述该客户的价值状况。根据美国数据库营销研究所Arthur Hughes的研...

8个常见的研究者认知偏误陷阱

8个常见的研究者认知偏误陷阱

认知偏误(Cognitive bias)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是指当我们思考问题或做决策时,大脑会有一些固定的思维倾向。这个过程多是无意识的,有时也会带来正面作用,如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节省思考时间,更高效地做出决定但是在研究中,认知偏误易导致研究结果不准确,降低研究的价值。我们都希望研究是客观...

如何通过免费推广策略来推动产品?

如何通过免费推广策略来推动产品?

产品已完成上线,发布后采取免费使用策略,本文主要通过产品经理角度,结合经济学分析和近期工作收获,形成策略的整体过程,分享整个工作流程的思考方式。本文结构为:免费策略的背景产品定位现状(困难点)分析制定策略效益分析总结一、免费策略的背景基于现有产品发展策略,定义未来产品发展方向,如果产品定位是在占据市...

APP推广:低成本ASO优化提升应用商店评分

推广一款APP时,往往会面临如何提升其评分和评价的情况。本文作者结合其实际经验,从如何减少差评和增加好评两个方向,为我们分享了如何提升评分,从而辅助产品增长。在APP推广的过程中,有很多小问题不被重视,但是对产品的转化率却有极大帮助。在一些团队里,因为没有专职做ASO的同学,运营同学或者开发者经常忽...

实用干货:9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实用干货:9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一、公式拆解所谓公式拆解法就是针对某个指标,用公式层层分解该指标的影响因素。举例:分析某产品的销售额较低的原因,用公式法分解二、对比分析对比法就是用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进行比较,是最通用的方法。我们知道孤立的数据没有意义,有对比才有差异。比如在时间维度上的同比和环比、增长率、定基比,与竞争对手的对比...

快手电商运营的30条干货!

快手电商运营的30条干货!

一、快手有多火?今年2月,快手大数据研究院发布《2019快手内容报告》显示,2020年初快手日活已突破3亿,APP内有近200亿条视频,2019年有2.5亿人在快手平台发布作品。仅春晚期间,快手春晚直播间累计观看就达7.8亿人次。二、快手电商有多火?据快手方面发布的《2019快手美妆行业白皮书》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