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营模型 > 当产品要转运营,建议尽快掌握这5项能力!

当产品要转运营,建议尽快掌握这5项能力!4171次阅读

遇到公司人手不够或业务调整,产品经理很可能要干些运营的活。

当然,你可以坚决say no,只干产品工作;或者作出调整/牺牲,想办法快速上手运营工作。

都说产品运营不分家,但是做起来,还真不是一回事。

工作这几年,我一直在产品/运营两种角色来回切换,有时候是身不由己,有时候是主动请缨。

作为过来人,有些感悟想跟大家分享下:如果产品经理要干运营的活,应该提前掌握哪些能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章适用这三类朋友

1、日常需要兼顾运营工作的产品经理;

2、因业务调整,直接去做运营的产品经理;

3、刚毕业不久,准备找运营相关工作的同学。

一、通用能力

1、自我和解的能力

为啥是这个?虽然跟运营没有直接关系,我觉得这项能力非常非常重要。

当你的上司告诉你:你的工作内容要调整。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变化,内心多少会有一些不适应的:惶恐?纠结?抗拒?不知所措? 

离开舒适区,面临新环境,很多人可能都做不到快速适应。

所以在掌握运营工作本身的技能之前,首先应该和自己和解:和内心纠结/抗拒的另一个自己达成一致。这个是在开展工作前先要做好的事情。

自我和解能力,是一个跟自己对话沟通的能力。

遇到调整,如果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那只能接受调整,做运营的工作。因此,要尝试跟自己沟通。我这里有一些建议:

可以模拟和同事沟通的过程:沟通的目标是接纳运营的工作,调整好心态。

1)罗列情绪:把自己的情绪都写出来,担心、纠结、惶恐。。。

2)甄别起因:引起不良情绪的原因有哪些?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

3)列举:新工作的好处和机遇有哪些

4)给出解决办法:自己解决或者找朋友都可以

通过上述系列操作的刻意练习,掌握一项静下心来、和自己对话达成和解的能力。

2、拆解和重装能力

开展新的一项工作,一般的人都不会选择完全从0开始,但大多数人都忘记去做经验/能力迁移的复盘工作。这里需要训练一个能力:拆解和重装的能力。

拆解和重装能力,它不仅限于换工作,适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就如我们数学老师经常要求我们学会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拆解:拆解历史工作经验所学到的能力,拆解新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共性的能力迁移,新能力及时补上

重装:重装表示的意思是,它要求把单点的能力串联一个体系,就像拼乐高积木一样。

举个例子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思维导图,拆解出这两个工作需要的能力。(tips:如果不知道新工作需要的能力,可以多看几个招聘岗位的能力介绍)

当产品要转运营,建议尽快掌握这5项能力!

我们可以发现,数据分析能力是产品和运营都是需要的,掌握这项能力的核心就可以快速迁移。

数据分析能力:通过数据分析,想描述什么问题/佐证什么观点/提出什么预测。当把这项能力落地在具体的工作中,即可根据产品/运营关注点,用数据科学地解答问题。 

重装0000:根据能力要求,把历史已经学会的能力、需要新掌握的能力,拼接出来。通过能力视图,时刻回顾反思,逐一提高。

比如:下面腾讯对产品运营同学设定的能力视图,大家可以对号入座,查漏补缺。

当产品要转运营,建议尽快掌握这5项能力!

上述2个能力,跟运营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必不可少。学会了就可以朝着明确的方向高速前进!下面讲3个跟运营直接相关的。

二、专业能力

3、流量经营能力

如果说,产品经理酿酒师,那么运营一定是站在门前吆喝的那个人。

光有产品还不行,还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更多的人使用,运营就是干这活的。

想把这活干好,流量经营能力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能力。

昨天登录人数多少、转化率怎么样、App和小程序的流量如何?同比环比下跌了还是上涨了?该怎么应对??等等

上述就是一个运营人员,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

流量经营,从两个方面入手:已有渠道转化提升+新渠道拓展

1)已有渠道:代表的是目前可以快速触达到用户的常规渠道,比如资源位、推送。主要关注的是用户的点击转化情况

2)新渠道拓展:包括有些重点流量场景但是还没有挖掘到,又或者是外部合作方渠道。前面一个点,大家容易忽略,提醒下。

作为新手,该怎么提升流量经营的能力呢?给4个建议

1)做好运营数据的基础建设工作,你得拥有一张运营流量视图,可以很方便得获取到

2)每天都要看关键的流量数据,是每天!对数据不敏感,很难做好运营工作

3)学会数据分析,用最简单的同比、环比、拆分指标看趋势和变化,掌握一些基本的业务规律,数据正常波动做到心中有数

4)快速应对:根据数据变化,快速找到应对的思路及具体动作

4、内容营销能力

懂的人都清楚:好文案和坏文案,差别不仅是一点点。内容营销,是一个运营人员的基本功。如果文案功底不好,你每天会过得很痛苦。

其实,写文案也是有套路的。想提升内容营销能力,可以从如下3个方面入手:

1)了解你平台用户的喜好,文案的基本调性要清楚。比如普通的电商品平台,用户偏好喜欢便宜/实惠/送福利;金融平台,用户偏好收益高还稳健的产品。

做过测试发现:金融平台上有数据相关描述的推送,比文字的推送,点击率要高1倍。

2)学会通过产品介绍信息中,概括出产品的卖点、利益点,给予对应用户的行动理由点

比如:7天优惠券,利益点:立减xx元,立减后仅需xx元;行动理由:免费送、快过期

3)有意识得积累你的文案库,日常营销中发现不错的文案,要补充到自己的文案库中,方便日后随时调用。

5、成本管理能力

做产品经理的时候,一般是没太多机会锻炼到这个成本管理能力的。而做运营是要频繁地做测算、管理的,比如说:渠道投放管理、活动成本测算。

成本管理能力,意思是:花更少的钱,把效果最大化。这个部分,更多得从实际项目中积累经验。

如果你想提高成本管理能力,有这3个事项要始终贯彻执行:

1)事前测算:根据历史活动经验,测算活动投入产出比,控制在预算内;没有历史参考数据可以找同行咨询或者根据流量漏斗数据测算。

2)事中修正:活动开始后,时刻监控效果和成本,发现预算不足/超出的情况,及时反馈并调整策略。

3)事后总结:复盘前期活动测算的公式,是否在测算的预期之内。如果不在,具体是那个环节不准确,积累经验。

我朋友经常说:职场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确实如此!谁也不太可能一条路走到黑。

面临变化的时候,可以参考下今天分享的能力结构是: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希望可以给你一点思路。

好了,本次的分享到此。

版权声明:本文由汇运营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huiyunying.com/542.html

与本文相关的内容

转化漏斗模型

什么是转化漏斗模型?转化漏斗模型是指多个自定义事件序列按照指定顺序依次触发的流程中的量化转化模型。通俗的说,从起点到终点的多个环节中,每个环节都会产生用户流失,依次递减,每一步都会有一个转化率。AIDMA理论是漏斗模型的基础。包括:1)Attention:关注2)Interest:兴趣3)Desir...

如何从0全方位搭建线上运营体系?

运营体系分为运营思维模型和运营实操方法论,下面将从这两个大的层面进行分享说明,内容来源于自己工作、学习经验,仅供参考。运营九字方针视觉锤:形成品牌视觉定式,如洋河蓝色经典,加多宝、可口可乐、Windows图标等;语言钉:类似于USP定位,如过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阿里巴巴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

8个常见的研究者认知偏误陷阱

认知偏误(Cognitive bias)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是指当我们思考问题或做决策时,大脑会有一些固定的思维倾向。这个过程多是无意识的,有时也会带来正面作用,如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节省思考时间,更高效地做出决定但是在研究中,认知偏误易导致研究结果不准确,降低研究的价值。我们都希望研究是客观...

京东运营:京东预售叠加规则详解

一、什么是预售主流程支付?       预售是大促蓄水期的主要玩法,之前京东预售商品为单独结算流程,无法在购物车与其他商品合并结算,消费者无法使用预售尾款金额叠加参与门槛较高的促销活动,间接影响预售尾款支付转化率。因此上线合并主流程功能,如商家选择进入主流程,...

盘点教育行业的10个社群拉新方式

不知从何时起,教育行业兴起一股社群风,大家都在比谁家的社群人数多,仿佛社群人数的量变成了企业业务量的一个很重要考核风向标。那确实也的确如此,社群的兴起影响了众多企业的前端入口拉新方式,尤其对于教育行业来说,加上今年大方向的“不可抗力因素”,让许多本来只做线下招生的机构不得不转型为线上。而进行线上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