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营模型 > 盘点教育行业的10个社群拉新方式

盘点教育行业的10个社群拉新方式8028次阅读

不知从何时起,教育行业兴起一股社群风,大家都在比谁家的社群人数多,仿佛社群人数的量变成了企业业务量的一个很重要考核风向标。

那确实也的确如此,社群的兴起影响了众多企业的前端入口拉新方式,尤其对于教育行业来说,加上今年大方向的“不可抗力因素”,让许多本来只做线下招生的机构不得不转型为线上。而进行线上招生的方式大家也很有默契的用同一种引流入口,那就是社群招生。

通过前端社群的拉新,把用户进行圈层变为私域流量,再通过后续社群的运营动作去引导转化家长进行报班续费等。

因为社群可以帮助大家圈住用户,进行多次转化,同时可以借助已有老用户拉新获得更多用户。而同时对于教育机构来说获客成本本来就高,为了降低获客的成本,而微信社群招生的方式就相对变得非常有“性价比”。

所以前端社群的口子的基数很大因素会决定后期机构招生的转化率,用一套常贯用的机构招生的漏斗模型来举例,以讲座方式来举例,前端进群的人多了,才能保证讲座观看的人数,再到讲座结束后的课程推荐曝光,最后决定于本次活动的课程转化率。

盘点教育行业的10个社群拉新方式

在社群拉新上,各机构为了能尽可能的进行圈人,方式也千奇百样,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教育机构常用的社群拉新方式:

一、线上

1、群裂变(资料+送书)

最常用的基本就是做社群裂变了,尤其在教育行业,通常会打包正整理一些电子资料,比如试卷合集,真题学习包等,然后再进行包装一下,让这个包里面的内容显得很珍贵,从而开始引导用户去进行邀请人进群领取资料包。

如果有资源的会用实体书来做诱饵去做裂变,实际上,实体的东西肯定要比虚拟的东西对于用户来说更有吸引力。但如果一旦采用实体内容去做裂变,这里我们就需要核算一下客单价了,因为这涉及到成本在里面。

通常如果用实体内容来做裂变,那成本基本就是 书的费用+运费的费用再除以进群人数求出客单价。

那如何来控制自己的客单价?我们可以用总共费用来除以进群的人数,如果最终得出进群人数的单价是低于市场水准的,那就可以做。如果得出的单价是高于市场价,那么你就要考虑这个活动到底是不是值得做,或者也可以就把领取的门槛进行提升,最终等于或低于市场单价。但同时也要考虑用户参与门槛的问题,如果只是一昧的控制单价而忽略门槛的高度,那最终用户也会因为参与门槛的因素直接放弃参与其中。

2、满人送福利

这个我觉得可以配合做活动时一起来做,拿我们上述做群裂变活动时,可以在这个送资料书籍邀请人进去你的基础上再增加一项社群激励的动作。那就是比如当群内满一定人数的时候,进行一波其它福利的发放。

在人数设定上通常是按100人、200人依次网上累计,当然如果是精准用户群体,也可以设定为每50人一次的激励。这样就激励那些有一定影响力的用户持续不断的进行邀人。

3、公开课裂变

这个其实就很简单了,尤其对于教育行业,活动做的最多的那肯定是讲座直播类。我们可以一场讲座或者系列讲座来做活动噱头,让用户进行分享朋友圈海报才能进群听课。

分享朋友圈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可以在前端海报上放虚拟人二维码,用户先添加虚拟人,然后虚拟人再引导分享朋友圈,截图审核之后再拉进群。

还一种可以是做报名群和正式听课群,海报上直接放群二维码,用户扫码即可加入,进群之后再来引导进行分享朋友圈,然后截图到群内,从而拉近正式听课群。当然这种需要配合活码以及工具来进行,因为如果一旦量大,群二维码是有人数限制的,需要做换群处理。

4、训练营招募+裂变

训练营也是教育行业里面用的比较多的一种拉新和促活的方式了,但很多时候只是用来做社群的促活和转化比较多,实际上也可以以训练营招募的名义进行社群纳新。

比如在训练营活动策划好之后,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去进行宣传,招募一定的用户进行参与活动,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把文案和海报设计一下进行对外宣传,明面上是训练营招募种子用户,实际上是能进行一波新的圈人。

在过程中,训练营一般通常也是配合这个小程序来一起做的,用户每进行完当天的任务可以引导进行打卡,而打卡海报是可以自动生成带有二维码的,因为小程序内部是不能强制性让用户进行分享朋友圈,因为涉及到诱导分享,这里我们可以借用社群+小程序的方式来实现让用户进行每天打卡分享朋友圈,在群里面我们可以指定分享规则,需要用户每天打卡完之后分享海报至朋友圈才能解锁下一关或者明天的相关课程学习,这时候通过用户每天的分享也能带来新的流量。

5、课程拼团+秒杀

在电商行业里面,拼团和秒杀这个都很常见,因为在某多和某宝上面,我们经常能见各式各样的产品在做活动促销。

把这套逻辑嫁接到教育这块上来其实也是可以借用的,只是产品变换了一下。拿双十一来举例,我们可以选出一套课程体系出来,设计活动海报,强调在双十一当天这套课程的优惠力度。当然最重要的一步我们是需要如何借助活动把群拉起来。

在前端宣传时,可以给活动增加一个小门槛,那就是前提需要加群才能有进行秒杀的资格,让用户都集中在一个群里面,等届时活动开始,直接在群里面进行课程秒杀。这也方便于后期做社群的转化。

6、公众号入口引流

一些有品牌的机构通常都会做自己的公众号,通过发一些实时政策类报道和学习相关的内容进行吸粉。

对于公众号来说其实更容易配合活动来做吸粉,因为更代表像着是官方发起的活动,如果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以及粉丝量的机构,那么在公众号菜单栏嵌入社群的入口是一个不错的渠道,一个月下来通过公众号也能带来一定的社群流量,而且都相对精准。

7、竞品群引流

很多刚开始做线上的机构,因为没有这一块的资源和渠道,但又不想花费推广预算,所以潜伏竞品群挖人就相对来说没有啥推广成本在里面了。但其实说实在的,在目前的微信生态下我觉得去其他群挖人难度系数大大进行了提升。

因为微信的严抓,在群里加人如果一旦被举报就会面临被封号的风险,如果只是为了去挖点流量而损失一个号就得不偿失。

但如果说从长远来看,还是有一定的价值,比如可以不断输出的内容在其他群,树立IP,让其他用户来主动加你,这样不管是过来的质量还是人数都会有所提升。

另外从后期运营上来看,也可以借鉴一些竞品的运营思路,看他们在群里面如何运营,从而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运营能力。

二、线下

1、地推拉群

教培机构通常都会进行线下的地推,尤其对于一些重大的考点节日,比如中考,高考,会考,艺考,四六级考试等等。因为都是很精准的目标用户,在这些考试时间段,很多机构都会招一些兼职或者发动部门人员出去进行派单,更多的有些是直接去现场让家长们进行扫码入群,包装一下微信群,比如进群即可获得资料。

对于这块,之前我有专门写过一篇关于教育行业做地推的文章,有兴趣的可以翻阅一下。《教育行业适用的高效地推方法》

2、电话外呼入群

做本地市场的机构,用户名单是很重要的一块市场资源。对于一些体量大并且有一定资源的机构来说,请一些兼职专门来做外呼,外呼的目的就是拉群。

如果你有几千甚至几万个精准号码,也能拉起来一定体量的微信群,当然最好是能在群里面嵌入一些资料福利啥的,这样才能说服更多的用户进群。

3、线下活动引流

很多机构都会做线下活动来促进转化,比如沙龙,会展之类。通过前期的邀约,引导到现场参加会展。

那针对这种类活动,线下也可以建立相关的现场活动群,像这一块活动,一般用户过来都会带个朋友一起参加,而建立现场群一是可以方便后期的转化,二是可以把这一批用户都圈进同一个微信群,但其实更多的是在老带新上面。

其实总的来说,在社群拉新这一块上,一些玩法其实都是大同小异,主要还是公开课,训练营,送东西做群裂变等方式,有的公司能拉新几千甚至几万的流量,有的只能拉几十几百人,关键还是在于每次活动过程中的细节把控。

迄今为止,教育行业一直以来都是市场上的一块蛋糕,各大企业都想涉足,包括最近刚刚发布新闻的字节跳动公开旗下大力教育品牌,全力开始发展进军教育领域,种种迹象的发布,我们能从这些事件里看出来,教育这块百年不变的行业蛋糕,会开始变得越来越小,如果没有强力的师资以及很硬的产品,也会很难在这里面生存下去。

所以针对于教育领域来说,如果只是一昧的圈人,没有很硬的产品,也不会有口碑。对于教育产品,我觉得一定是产品为第一,再来进行获客。

 

作者:刘志兴
来源:LZX的学习笔记(LZX_PM)


版权声明:本文由汇运营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huiyunying.com/128.html

与本文相关的内容

转化漏斗模型

什么是转化漏斗模型?转化漏斗模型是指多个自定义事件序列按照指定顺序依次触发的流程中的量化转化模型。通俗的说,从起点到终点的多个环节中,每个环节都会产生用户流失,依次递减,每一步都会有一个转化率。AIDMA理论是漏斗模型的基础。包括:1)Attention:关注2)Interest:兴趣3)Desir...

运营人员必须知道的专业术语

作为一个运营人,当你和同行交流时,别人说到SEO, DAU,PV……巴拉巴拉,你是否能够应答自如呢?又或是当你去面试运营岗位时,面试官问起这些专业术语,让你谈谈自己的看法,你又是否能够面不改色,滔滔不绝呢?如果还有不明白的,没关系,看过来,都帮你整理好啦,运营人必须懂的terms,快来一起充电吧~1...

三只松鼠从1到N:创新驱动新增长曲线

四月份的时候,三只松鼠开启了第二届休闲食品大赛,鼓励大学生以创新发现中国新口味,历时半年,大赛进入收尾阶段,奇思妙想层出不穷。紧接着,又召开了第一届中国坚果零食产业创新高峰论坛。两个活动有共同关键词,创新。距离三只松鼠创办八年多,创新一直是这家企业最重要的标签。而到了此时此刻,创新显得尤其重要。章燎...

京东运营:京东预售叠加规则详解

一、什么是预售主流程支付?       预售是大促蓄水期的主要玩法,之前京东预售商品为单独结算流程,无法在购物车与其他商品合并结算,消费者无法使用预售尾款金额叠加参与门槛较高的促销活动,间接影响预售尾款支付转化率。因此上线合并主流程功能,如商家选择进入主流程,...

案例解析:饿了么双十一百亿狂欢豆活动

一年一度的双11狂欢活动临近,为了在这个分量十足的活动内抢占更多的用户,越来越多的线上平台开启了自己的双11活动预热。作为全国知名的本地生活外卖平台的饿了么也是这样做的,在自己的平台内进行多渠道形式的推出——瓜分百亿狂欢豆,用来预热激活自己的平台内的流量活跃以及吸引自己的用户。关于这场活动阿瞒自己亲...

拼多多快手为什么极受欢迎?来看看下沉设计4大要点!

小贴士:下沉市场:三线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地区的市场先来了解一个背景:为啥近几年下沉市场这么火,家家户户都在努力争夺下沉用户,做他们喜欢的土味产品,前有快手,后有拼多多/糖豆/趣头条。主要2大点原因:超大蓝海市场:三四五线城市人口实在太多了(超10亿),远大于一二线。信息时差:三四五线城市用户接触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