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营模型 > 运营如何从基础理论开始补齐短板,让职业生涯起死回生?

运营如何从基础理论开始补齐短板,让职业生涯起死回生?5553次阅读

入行运营,选择公司、岗位都非常重要,并不是所有公司都可以进,有些岗位名称与实际不符,进去了之后,其实做的工作根本就不搭杠,归根结底还是公司里面的人不专业所致。

选错公司嫁错行,再回头时已惘然!今天我们就聊一下社区运营内容和求职相关的问题。

一、社区运营的工作内容到底是什么?

目前大多数人对于社区运营的理解,其实都是错误的。而且很多人连社区运营和社群运营都分不清。

社区运营的本质其实是平台运营,最基础的包含三个模块: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所以你做的工作与这几个方面相关,才有可能属于社区运营。社区运营也并非运营的基础模块,更不是有些人理解的ugc、pgc的运营。举个例子,比如你是知乎、小红书、知识星球官方的工作人员,你负责的是kol、内容生产链路、活动策划,那属于社区运营,但如果你负责的是内容安全、客服、商务合作,那就不属于社区运营。如果你不是平台的人,你是使用者,那你做的工作也不是社区运营,你那是新媒体运营。

社区运营在所有运营工作里面属于偏难的,因为涉及到的内容太多太杂太细,社区就是一个社会,形形色色三教九流的人都有。国内在这个领域的高手极少。

另外,社交产品和社区产品还不一样,微信、钉钉是社交产品,而不是社区,本质上是工具产品,微信的社交模块是没有运营的,纯靠产品驱动。

社群运营是什么?利用社群工具,将具有共同需求、共同爱好的人聚在一起,并建立规则、夯实成员关系、输出价值、形成良性互动氛围、驱动并实现自发的组织裂变的完整运营过程。社群本质上只是一种帮助业务实现转化的很好的运营工具和抓手。你只是使用了人家的产品,你也不是官方的人,更不是这套产品的规则的制定者,所以无论哪一点上,你都不是社区运营。

社区运营的kpi是什么?一般是社区日活,或者内容的数量,或者某些特定用户的数量。比如你负责社区上面的某个模块,你的日活是要做到100万。你负责内容,一般是同时限制了质量为条件,比如符合某些条件(字数、互动数、阅读数等)的内容数量,作为你的kpi。你负责圈子,也可以定义符合某些条件的圈主/圈子数量,作为你的kpi。所以,如果你做的是社区运营,一般你都是会有一个具体的工作模块,或者流量阵地的。

社区的核心是人,社区的内容只是表象的一个结果。

社区运营一般的日常工作都有哪些?

1、用户的运营:会涉及到kol、vip用户、会员、管理员等等,而且你一定会接触到真实的用户,否则你一定做不出成绩来。比如当年猫扑的一个运营,可以管2000个版主。我们蚂蚁财富的近1万个kol,是一个运营在负责。我们在管理用户的时候也会用到社群,所以对于社区运营人员,社群只是一个有效的管理工具,很多工作像招募、培训、沟通、考核等等也是在社群里完成的。

2、内容的运营:内容运营有四个流程:内容生产、内容筛选、内容加工(又叫内容包装)、内容消费(又叫内容分发),在这四条链路上的工作内容,你多多少少都会接触。比如做一些内容专栏、专题,做一些特色内容,再比如跟算法一起制定推荐规则,等等。

3、活动运营:社区的活动和电商的活动不太一样,大多数时候都是为了用户活跃度、社区良好氛围,也就是为了日活而策划的活动。比如征文活动。当然也不排除变现的活动,很多电商平台也有社区,在当下的互联网环境,纯做活跃、不做收入,也不太现实,比如我在蚂蚁财富做的很多活动,其实还是为了卖基金。

4、产品运营:收集用户的反馈,整理用户需求,写需求文档,跟产品经理对接讨论,保证新功能上线。这些工作我们也都做。

5、跟其他部门的对接:比如跟市场、销售等等,这些一样少不了。像安全运营这块的工作对接,也会需要对接,安全是社区的核心问题,底限不能破,社区安全涉及到的知识点非常多,这一块的很多工作都是要频繁沟通的,很多规则也需要社区运营给出。

我写的比较简单,在实际的工作中,内容只会比我列的多的多,而绝对不会少。

运营如何从基础理论开始补齐短板,让职业生涯起死回生?

二、如何从基础理论补充自己的短板?

你想运营做的好,学到最精华的内容,而且职业生涯顺一些,那你最好满足两点:

1、一定要去这个公司里面最核心的部门;

2、一定要负责跟公司核心kpi关联度最紧密的业务。那你才能顺风顺水!

运营的基础模块,主要是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另外我也会把文案策划、社群运营一并算进来。

作为运营的三大基础模块,尤其是你想学到最专业的互联网运营知识,那一定是去到一些大的互联网平台里面,才能学到的,用户、内容、活动,是你无论如何都逃不掉的工作内容,严格说来,流量运营也不是一个运营模块,你做流量,那三个模块也还是你的基础模块,我一直以来也是担流量kpi的啊,我从来不叫自己流量运营,互联网公司,除了流量,不就是收入吗?

文案策划、社群运营,已经成为现在运营的标配了,一篇文案写不好,一个规则写不清楚,社群也不会用,基本上很难进阶的。

这五个模块的基础知识,你可以报报班,比如我的课程,哈哈哈。

运营如何从基础理论开始补齐短板,让职业生涯起死回生?

三、求职面试,可以从哪些岗位入手?

按照你之前的工作内容,去一些大一点的互联网公司做内容审核,应该是OK的,但长远发展,高度不会太高。

我还是更建议你,先去补一下自己的知识短板,然后可以先从一些中小的公司做起,但一定要找正宗的互联网公司,很多公司其实只是披着互联网外衣的假互联网公司,做个社群、新媒体,就变成互联网公司了?本质上还是传统企业。这种公司你也学不到精髓。

当然了,公司是一方面,跟对人很重要,下一份工作,你的leader非常重要,去脉脉,或者百度一下他的履历背景,最好跟一个正儿八经互联网公司出来的,才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

我还是建议你能去做一些跟用户、内容、流量相关的工作,比如用户运营、产品运营、新媒体运营等等,前途会更加光明一些,未来的销路也好。当然也要看你的个人兴趣,兴趣是成功的妈妈,不感兴趣,很难深入进去,更不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四、过去的工作经历,如何写简历?

简历润色其实挺难的,一般可以从工作亮点、项目经验、拥有资源三点去润色。

很多人的简历就是在罗列工作内容,这种简历我特别不喜欢。日常工作简单概况一下就行了,但这个绝对不会打动面试官。比如我作为运营leader,你的工作内容不列我也知道,那在我看来有何用?

工作亮点其实是对你过往工作成绩、结果、数据的总结,比如你整体kpi完成情况、负责的某个工作模块,如何做的,做到了什么成绩,给公司带来了哪些价值,获得了公司的那些荣誉或者认可,等等,这些才是面试官最想看到的,也是你能够到一个新的公司、新的岗位的资本。

项目经验,就是过往哪个重大级别的项目,由你负责,前提是你在其中承担核心的主导作用。现在很多人爱用“操盘”这个词,其实不合适,操盘的意思是这个项目你是负责人。你可以把你如何牵线搭桥、取得的结果、产生的价值、经验心得,等等,描述清楚。

拥有资源,这点极少有人注意,作为运营,资源意识是必须要有的,我在2006年刚入行的第二年,就开始在我的简历里增加这个模块了。资源和人脉,会大大增加你求职面试成功的概率。资源一般指的是:用户资源(vip用户、kol,但一定是头部的用户)、商家资源、合作伙伴(尤其是重量级的)。

这几点你先完善和提炼一下,对你的简历,应该会增色不少。

版权声明:本文由汇运营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huiyunying.com/408.html

与本文相关的内容

京东运营:商家自主赔付和延迟发货赔付升级流程操作手册

为了提高服务水平,京东对商家自主赔付流程及延迟发货赔付流程进行了升级,新流程9月10日正式上线。 一、功能升级重点如下: 1、商家申请的直赔金额将直接从绑定的钱包可用余额中扣除后,直接赔付给消费者,请商家关注钱包余额,保证钱包余额充足,否则会影响您的直...

8个常见的研究者认知偏误陷阱

认知偏误(Cognitive bias)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是指当我们思考问题或做决策时,大脑会有一些固定的思维倾向。这个过程多是无意识的,有时也会带来正面作用,如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节省思考时间,更高效地做出决定但是在研究中,认知偏误易导致研究结果不准确,降低研究的价值。我们都希望研究是客观...

“人货场”数据模型场景分析,你搞懂了没?

做数据分析的同学,可能很多都听过人、货、场分析模型。但是大多数人只是知道这个模型,对其具体应用却不了解。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分析,对此进行了系统的讲解,与大家分享,希望通过此文能够加深你对“人货场”模型的认识。问题场景:某生鲜电商,用户复购率较低,60%的用户在30天内无二次购买行为,运营领导非常着急,...

用户运营:用户说的都是真的吗?这些陷阱要避开

前言:我们都希望研究是客观、理性、反映真实情况的,了解常见的认知偏误可以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尽量规避它们,得出更准确的结论。实际上每个人都会有认知偏误,包括用户研究者和用户。上次我们介绍了研究者的常见认知偏误,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用户的常见认知偏误。看上一期请点这里→(8个常见的研究者认知偏误陷阱)————...

竞价推广:如何撰写创意才能提升点击量?

做竞价推广,除了选词要精准外,还有一个需要重点关注优化的是创意。好的创意,3秒钟就能让人产生共鸣,一个月内看到3次就能有深刻的印象;而一个普通的创意,至少要看5遍才能记住内容,还未必会让人产生共鸣。我们写创意,为的就是让用户一眼就看到,并且点击创意进入落地页,这样才有可能对用户进行转化,因此,撰写一...

大数据互动营销,“造”出品牌创新活力

中国Z世代,一群拥有强文化自信、热衷科技体验,同时也将成为第一批拥抱人工智能的群体。2019年,兰蔻明星产品—微生态科技革新的第二代小黑瓶产品上新之际,为了与这群年轻人进行营销对话. 兰蔻携手阿里巴巴,借力中国最具创造力与年轻态度的超级IP—造物节,提出“生而不同,年轻由我造”的理念。透过互动化、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