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营模型 > 当用户流失比较明显后,如何提升活跃度?

当用户流失比较明显后,如何提升活跃度?12253次阅读

当用户流失比较明显后,如何提升活跃度?

提到流失,很多用户运营就想到召回,但其实召回的费用会远远大于拉新的成本,对提升活跃度的帮助也不大。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流失率是一个相对滞后的指标,一个用户不会突然就从活跃用户转变为流失用户,这中间还有一个沉默期。在沉默期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用消息推送来触达用户,等到流失期再来召回已经晚了。

当用户流失后不做召回,我们做什么?

流失用户的价值是为了更好服务现有的活跃用户。

我们建议通过版本分析、行为分析、画像分析,为产品做迭代,从拉新、成长、沉默、流失阶段等阶段深度运营用户生命周期。

当用户流失比较明显后,如何提升活跃度?

第一:拉新,如何提升ROI?

拉新的三个核心问题:刷量作弊、流量劫持,最终导致ROI低。

1、刷量

刷量有机刷和肉刷,低级是用模拟器,高级的是找手机,通过手机程序模拟人的正常下载。肉刷像群控,一个群主管很多群,通过任务的方式让很多人下载App,这种方式如何识别?

首先要用数据监测,如友盟+的U-AppTrack有内置反作弊模型,有黑名单,通过IP位置和电量的实时变化来监测。

其次是通过画像识别。因为机器是没有画像的,我们看手机机型,很多公司采用的机型都是低端机,或者是即将被淘汰的。如果发现有两三年前的手机大量出现,就可以判定为机刷。

肉刷很难识别,因为毕竟是真实人在操作。我们可以看行为,比如有做教育的客户在做CPA推广时,发现有批用户使用时长非常短,分析发现这批用户和自然增长的用户不一样,点击的核心功能模块也不同,这批用户可以认为是肉刷。

当用户流失比较明显后,如何提升活跃度?

2、流量劫持

首先是用户点击信息流广告时,会弹出一个框“该用户没有经过绿色审核”这种方式,从厂商角度是好的,为了手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当劫持量达到30%-50%的时候会出现两种结果,第一信息量的渠道效果和成本无法评估,同时投放信息流的劫持流量被收放。

基于这种背景,友盟+推出了流量劫持解决方案。在投放信息流广告时,U-App 和U-AppTrack两个产品,可以监测到用户从点击到激活的整个链路。在这个链路中,系统可以知道哪些流量被劫持,以及被劫持到哪个渠道。追溯分析出被劫持多少量后,要把这部分被劫持的量归属到信息流渠道,准确的评估信息流的拉新成本与效果。

3、如何提高ROI:合适的渠道×合适的创意=最好的ROI

其实就是要找到匹配的渠道和匹配的创意。分享两个案例。

首先是一个铃声类App。他们首先通过画像看活跃用户出现哪些媒体,发现大部分出现在短视频,除了快手就是抖音,随后他们做了一个短视频——10秒完成iPhone设铃。上传到快手和抖音后发现,快手的互动量最好,后来做了矩阵营销。数据结果是,仅用5000元推广成本,引来50万的iOS新用户,性价比超高!其次是某FM。他们发现有大量的用户是女性,而大部分关注母婴和教育频道,也就是母婴群体。经过调整策略,把母婴推广加大了,拉新成本降低了13%。

U-App会识别高粘性的活跃用户,在全网找到相似人群,同步到核心媒体的核心渠道,像广点通、今日头条、UC、百度,我们通过App监测曝光、点击情况再反哺到人群,不断降低拉新成本。

第二:新手阶段,如何让用户快速找到产品爽点

新手阶段会出现大量的流失,三天内下载App,有70%的用户会流失(数据出自AdRoll分析研究)。为什么会流失?可能是找不到需要的内容,或体验核心功能感觉不好。另外是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导致每个人的时间碎片化,用户的专注时间只有8秒(数据出自微软研究院),比如下载App出现卡顿的时候会放弃。

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1、快速凸显产品的核心价值

举两个简单案例,下载某回收App后,会马上呈现你的手机的目前市场价格。而某小众电商App,在登录页面,背景会滚动播放整个产品的内容,让用户感受到这就是自己想要的App。

2、制定基于核心业务节点的转化分析,知道用户从什么地方流失

某些App认为注册很重要,可以建注册漏斗。

这时候用户假如交了押金就进入成长阶段,这是最核心的阶段,因为成长阶段的规模、质量、付费能力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

第三:成长阶段,如何让忠诚用户持续留存?

提高留存,就要找到影响留存的因素。某招聘App在做留存分析时发现,一周添加5个联系人的用户留存率远高于没有添加联系人的,于是他们就开始在注册阶段提醒用户添加联系人;而Twitter在发展初期发现,同时关注30人以上的用户留存高,所以做了产品改进。用户一进来,首先提醒的是要关注人,整个留存呈指数性地增长。

寻找与留存相关的核心功能,如果使用功能A的用户留存率高达80%,那么功能A可能是影响留存的核心因素之一。可以通过实验找两个小渠道,找相应的版本做测验,发现功能A是我们影响因素之一,那么整个版本做相应的迭代。

这个主要是涉及到产品改进,运营方面如何提高留存?我们调研了上百款App发现有三个方面:产品、价值、数据。

  1. 产品上比如蚂蚁森林,大家更关注的是竟然种了一亿棵树,蚂蚁森林让用户一天打开App四次。

  2. 价值上,通过积分和实物激励,引导用户做开启(App)和留存,比如某读书App的活动买一赠一,有人认为花一年的钱得了两年的会很划算,其实从平台角度,是收获用户两年的留存。

  3. 数据上比如淘宝的个性化、今日头条的智能推荐。友盟+也将画像能力、数据能力释放出来,帮助开发者做个性化运营。

第四:沉默阶段,如何精准唤醒沉默用户?

有相当一部分App日活看起来很好,实际上有大量的沉默用户,而且没有做有效的唤醒。沉默用户的影响因素很多,很难确定用户因什么而沉默,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地把沉默用户往成长阶段引导,尽量避免流失。

我们很难把所有的沉默用户唤醒,但可以通过事件分析、漏斗分析、路径分析等方式,找到易唤醒的高价值人群,通过设计文案与激励,借助推送和短信触达。有的App单用户价值比较高,我们还可以通过友盟+的画像分析沉默用户都出现在哪些媒体,通过投放相应的广告进行拉活。

还有一些小窍门,通过版本更新,发现有大批用户跟着版本更新但是不用,这时候要在版本更新时,一定要写明更新的内容,尽量地吸引用户打开,尽量地让他认为你一直在变化,这也是一个唤醒沉默用户的方法。

友盟+用户生命周期管理有一个沉默预测,有三个方式是如何唤醒沉默用户,还有在用户沉默之前防止其沉默,我们有预测模型“高沉默风险的用户”,你可以提前运营,有效地避免沉默。

第五:流失阶段,如何确认流失人群?

有同学会问,既然流失了怎么知道这批人群?友盟+的“卸载统计”功能,使用U-Push和U-App两个产品交叉分析可以得出App被那些用户群卸载了,然后对这部分用户做更细致的分析。

总结下来,在整个用户生命周期中,用户运营可以采取什么方法?

在拉新时提升ROI、新手阶段让用户快速体验产品爽点,在成长阶段让忠诚用户持续留存,在沉默阶段是精准唤醒沉默,在流失阶段是长期价值和快速版本迭代。以数据驱动为基础,基于用户生命周期的增长才是真正有效的增长。

版权声明:本文由汇运营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huiyunying.com/201.html

与本文相关的内容

“人货场”数据模型场景分析,你搞懂了没?

做数据分析的同学,可能很多都听过人、货、场分析模型。但是大多数人只是知道这个模型,对其具体应用却不了解。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分析,对此进行了系统的讲解,与大家分享,希望通过此文能够加深你对“人货场”模型的认识。问题场景:某生鲜电商,用户复购率较低,60%的用户在30天内无二次购买行为,运营领导非常着急,...

16个文案秘籍,教你写出卖断货的爆款文案

如何通过文案提高转化率?通俗点说,就是如何写出带货文案?相信很多身兼文案工作的人都曾经为这个问题发愁过。实际上,文案卖货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想要卖好,最重要的是了解它的底层逻辑:著名的AIDA营销模式。AIDI 是几个英文字母的缩写,全意是引起注意Attention、激发欲望Interest、刺激欲...

做海报裂变活动的4个必备技巧!

整个公众号运营圈里,「裂变」二字,人人都会说,但真正会用的却没几个。这几年里,也见过不少公众号声势浩大地做过很多场裂变活动,但是大都乏味、无趣,缺乏力量。全程就像是运营团队的一场自嗨,最重要的粉丝没涨来几个,推广成本倒花了不少。做涨粉活动,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单单告诉粉丝我们有个活动在进行,而是要在...

大数据互动营销,“造”出品牌创新活力

中国Z世代,一群拥有强文化自信、热衷科技体验,同时也将成为第一批拥抱人工智能的群体。2019年,兰蔻明星产品—微生态科技革新的第二代小黑瓶产品上新之际,为了与这群年轻人进行营销对话. 兰蔻携手阿里巴巴,借力中国最具创造力与年轻态度的超级IP—造物节,提出“生而不同,年轻由我造”的理念。透过互动化、个...

淘宝天猫直通车关键词设置与筛选技巧

上篇内容跟大家介绍了直通车标准计划的建立步骤,本次内容主要是直通车关键词设置技巧与筛选技巧,希望通过本章节对各位商家有一些帮助。多个渠道进行直通车关键词的筛选与添加!1、第一个渠道就是在我们直通车里面的添加关键词板块,对于刚上车的商家我们在添加关键词的时候,可以选择按点击转化率降序,尽量选择相关性比...

搞清楚这8个问题,再去PK天猫营销IP

一份完整且合格的天猫营销IP方案,应该是集策略、创意、媒介、数据、运营等内容为一体的。不是单纯的传播方案,也不是单纯的电商促销方案。本文总结了PK天猫营销IP活动,先要搞清楚的8个问题。一、是否有品牌市场资源支持?如果没有,那建议就不要做了。因为靠电商部自己掏钱去“硬”做,效果会得不偿失。这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