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营术语 > 新媒体

新媒体

4年前 (2021-10-16)运营术语

新媒体,是依托新的技术支撑体系出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从空间上来看,“新媒体”特指当下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以数字压缩和无线网络技术为支撑,利用其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可以跨越地理界线最终得以实现全球化的媒体。

变局成为2021—2022年中国新媒体行业发展的关键词,围绕战略传播、数字经济、元宇宙、网络治理、互联网出海等热点内容,新媒体行业发展成果显著、特点鲜明,展现出巨大活力与创新力,下一代互联网正在走来。

广义的新媒体包括两大类:

一是基于技术进步引起的媒体形态的变革,尤其是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电视、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手机终端等;

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前已经存在,现在才被应用于信息传播的载体,例如楼宇电视、车载电视等。狭义的新媒体仅指第一类,基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媒体形态。

实际上,新媒体可以被视为新技术的产物,数字化、多媒体、网络等最新技术均是新媒体出现的必备条件。新媒体诞生以后,媒介传播的形态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诸如地铁阅读、写字楼大屏幕等,都是将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移植到了全新的传播空间。

这种变化包含如下几个技术元素:

首先,数字化的出现使大量的传统媒体加入到了新媒体的阵营,这一改变主要呈现为媒体的技术变革,不论是内容存储的数字化,还是传播的数字化,都大幅度提升了媒介的传播效率。

其次,媒介形态也因新技术的诞生而呈现出多样化,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电子阅读器等均将传统媒体的内容移植到了新的媒介平台上。

可以从下四个层面理解新媒体的概念:

技术层面: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

渠道层面: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

终端层面:以电视、电脑和手机等作为主要输出终端;

服务层面: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

新媒体特点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其最大特点是打破了媒介之间的壁垒,消融了媒体介质之间,地域、行政之间,甚至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新媒体还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媒体个性化突出

由于技术的原因,以往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定制自己需要的新闻。也就是说,每个新媒体受众手中最终接收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这与传统媒体受众只能被动地阅读或者观看毫无差别的内容有很大不同。

(二)受众选择性增多

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用户可以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播放音乐,同时还参与对节目的投票,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检索。这就打破了只有新闻机构才能发布新闻的局限,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求。与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不同,新媒体是“受众主导型”。受众有更大的选择,可以自由阅读,可以放大信息。

(三)表现形式多样

新媒体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地、无限地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变成“活物”。理论上讲,只要满足计算机条件,一个新媒体即可满足全世界的信息存储需要。除了大容量之外,新媒体还有“易检索性”的特点,可以随时存储内容,查找以前的内容和相关内容非常方便。

(四)信息发布实时

与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加工发布。新媒体用强大的软件和网页呈现内容,可以轻松地实现24小时在线。

新媒体交互性极强,独特的网络介质使得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走向平等,受众不再轻易受媒体“摆布”,而是可以通过新媒体的互动,发出更多的声音,影响信息传播者。

新媒体类型

(一)手机媒体

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随着通讯技术(例如3G)、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手机将逐渐成为具有通讯功能的迷你型电脑。手机媒体是网络媒体的延伸,它除了具有网络媒体的优势之外,还具有携带方便的特点。手机媒体真正跨越了地域和电脑终端的限制,拥有声音和振动的提示,能够做到与新闻同步;接受方式由静态向动态演变,受众的自主地位得到提高,可以自主选择和发布信息,信息的及时互动或暂时延宕得以自主实现;使得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完满结合。

(二)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就是指从演播室到发射、传输、接收的所有环节都是使用数字电视信号或对该系统所有的信号传播都是通过由0和1数字串所构成的数字流来传播的电视类型。数字信号的传播速率是每秒19.39兆字节,如此大的数据流的传递保证了数字电视的高清晰度,克服了模拟电视的先天不足。

(三)互联网新媒体

互联网新媒体包括:网络电视、博客、播客、视频、电子杂志等。

网络电视(IPTV,是InterneTProtocolTelevision的缩写)是以宽带网络为载体,通过电视服务器将传统的卫星电视节目经重新编码成流媒体的形式,经网络传输给用户收看的一种视讯服务。网络电视具有:互动个性化、节目丰富多样、收视方便快捷等特点。博客指写作或是拥有Blog(或Weblog)的人;Blog(或Weblog)指网络日志,是一种个人传播自己思想,带有知识集合链接的出版方式。

博客(动词)指在博客的虚拟空间中发布文章等各种形式信息的过程。博客有三大主要作用:个人自由表达和出版;知识过滤与积累;深度交流沟通的网络新方式。

播客通常是指把那些自我录制广播节目并通过网络发布的人。

视频(Video,又翻译为视讯)泛指将一系列的静态影像以电信号方式加以捕捉、纪录、处理、储存、传送与重现的各种技术。关于大小视频各种后缀格式,包括个人视频上传,电影视频。连续的图像变化每秒超过24画面以上时,根据视觉暂留原理,人眼无法辨别单幅的静态画面,看上去是平滑连续的视觉效果,这样连续的画面叫做视频。同时,视频也指新兴的交流、沟通工具,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设备及软件,用户可通过视频看到对方的仪容、听到对方的声音,是可视电话的雏形。视频技术最早是为了电视系统而发展,但是现在已经发展为各种不同的格式以利于消费者将视频记录下来。网络技术的发达也促使视频的纪录片段以串流媒体的形式存在于因特网之上并可被电脑接收与播放。

电子杂志一般是指用Flash的方式将音频、视频、图片、文字及动画等集成展示的一种新媒体,因展示形式有如传统杂志,具有翻页效果,故名电子杂志。一般一本电子杂志的体积都较大,小则几兆,多则几十兆上百兆,因此,一般电子杂志网站都提供客户端订阅器,供杂志的下载与订阅,而订阅器多采用流行的P2P技术,以提高下载速度。电子杂志是Web2.0的代表性应用之一。它具有发行方便、发行量大、分众等特点。

(四)户外新媒体

户外新媒体是新近产生的,有别于传统的户外媒体形式(广告牌、灯箱、车体等)的新型户外媒体。户外新媒体以液晶电视为载体,如楼宇电视、公交电视、地铁电视、列车电视、航空电视、大型LED屏等,主要是新材料、新技术、新媒体、新设备的应用,或与传统的户外媒体形式的相结合,使得传统的户外媒体形式有质的提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汇运营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huiyunying.com/baike/1117.html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产权交易

下一篇:资产重组

“新媒体” 的相关文章

CPA

CPA :(Cost Per Action)每行动成本CPA :(Cost Per Action)每行动成本,指投放按广告实际效果,即按回应的有效问卷或定单来计费,而不限广告投放量。...

私域流量的运营模式

1、兴趣同好  场景驱动、兴趣之上。主要交互的内容为品牌官方推荐与个人独创,鼓励分享-新品、搭配、交流;场景丰富,社交属性强。其适用性在于社交性强,满足分享欲;SKU众多,产品迭代快;毛利较高,支撑运营创作。例如:时装、大众化美妆、旅游产品等。2、知识专家  话题驱动、内容丰富。主要交互的内容为分享...

内容运营分发策略(二):推荐算法解析

内容运营分发策略(二):推荐算法解析

推荐算法可谓目前社区产品内容分发的标配,尤其是有抖音珠玉在前,精准的推荐效果和巨大的商业成功甚至让许多模仿者对个性化推荐近乎迷信。作为运营,我们虽然不需要参与算法的设计与coding,但若能对其背后的工作逻辑有一个基本的理解,更有助于我们完成策略干预与算法优化等工作,在与产品、研发同学沟通时也不至于...

用户运营体系的推导思考

用户运营体系的推导思考

体系,是一定范围内同类的事物按照秩序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用户运营体系,则是用户需求与企业需求的结合,是面向双方的解决方案。规划用户运营的体系,其目的为厘清业务运作模式及提前做好能力储备,便于后续进行产品规划。近期在思考体系规划时,也尝试着归纳符合逻辑且较为通用的方式。本文将以互联网保险为例,从设计运...

如何做好互联网活动运营?

1 活动前的规划和测试① 确定活动针对的人群做好用户调查和分析,用户白描,以目标用户为导向,找到他们的共性,痛点,关注点。只有当你足够了解目标用户,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之后,你的活动才会有更高的参与度,产生好的效果。② 明确活动的目的,分解目标不同的活动会有不同的目标和计划,向所有的活动要同样的效果无疑...

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

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微信聊天是用户和朋友们沟通的场所,朋友圈是用户分享和关注朋友们生活点滴的空间,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企业、机构与个人用户之间交流和服务的平台。一直以来,微信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绿色、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通过《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微信个人帐号使用规范》《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