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三角私域模型:利用粉丝圈实现滚雪球式招生1262次阅读
随着线上流量的越来越贵,流量的精细化运营和私域资产的沉淀,变得越来越重要。当用户新增与流量见顶,获客成本和难度急剧上升,与此同时,仍需以优质内容为载体,去贯穿用户的生命周期。
通过多维度的内容交互形式(图文、视频、知识课程、社区粉丝圈运营、私域运营等),不断创造机会深化关系,创造差异化价值,满足用户需求。如何将沉淀的私域高效复用,提升单个私域粉丝的价值,构建私域的长效流量池,是接下来要重点关注的话题。
食医佳创始人张仁凤老师,靠流量的精细化运营保持用户粘性和高转化,4000+元的高价课密集开班。她将分享如何借用粉丝圈,搭建高转化三角私域模型。
运营私域流量,直播间、微信群、粉丝圈缺一不可。三角私域模型,就是通过粉丝圈链接直播间与微信群,让师生看见彼此,看见效果、看见链接——
在直播间看见老师与问题解决方案
在粉丝圈看见学员与学习应用场景
通过群分层运营,看见链接与成长
第一角:在直播间看见老师与问题解决方案
不同时空的教与学,让师生无法同频,老师所传授的技能无法被学员同步接收、反馈与应用,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口碑就无法保证。
逐渐完善的在线教育基础设施不断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千聊直播间,老师在直播期间所讲的内容可以永久保存,即使学员错过听课时间也可以回听。让课堂成为问题解决方案,即刻兑现课程预期。
1. 听课仪式化
为了让学员腾出时间规律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有专人定时持续的发学习通知,帮助学员形成学习生物钟。比如一三五早上九点半听课,二四六下午两点在群里答疑。每天固定的时间发听课通知、打卡通知、答疑通知以及奖励通知。
这些内容标准化流程化,既利于学员养成习惯。也便于精细化安排运营动作一期一期复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提升。
2. 备课故事化
通过场景案例,讲知识点与操作方法。由于营养学当技能并不像开车一样有直观。它的操作动作往往在思维层面上,比如如何分析一个人是否缺乏某种营养素,如何帮助人们去安排和选择食物。
如何指导人们应用这种知识型的技能,让它可视化,那就是故事。备课时,我一般分为四个步骤。
WHAT:要什么?确定授课目标 将一节课浓缩为一套问题解决方案,学习后学员知道如何应用,可随时落地。
WHY:用痛点场景,讲原理与知识点 从公众视野、熟人圈子及学员本身三方面,寻找痛点相关的案例,加以分析。当认可了痛点场景,我再解释原理。这样的痛点解析有理有据,学员能接受,愿意自发行动。
HOW:通过成功方法讲案例 讲操作方法时,我讲书本上每个理论,都还原为一个个真实的成功案例。因为理论容易忘记,故事才是记忆的容器。
DO:动手实践 布置易执行的动手,让大家写出感悟、分析结果及行动方案。并且通过作业批改给予辅导。自己说服了自己才会产生行动力。而大家解决问题的案例,又是另一个美好的故事。
3. 学习资料工具化
每节课,学员们学习重点在于理解与内化。而不是背诵知识点与数据。我把需要记忆动物纯理论内容整理为工具化的资料袋,发给学员。
比如,每一节课的课件与思维导图,群里面的答疑内容,前面提到的喂养行为调查表,各种膳食与健康调查表、配餐工具表等。
同时,同学们实践过程当中遇到的困惑、取得的成果都会在千聊粉丝圈通过打卡方式沉淀下来。每位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都可以积累数百个案例,这样学员就能够从做笔记和记忆里解放出来,将主要精力用于理解与实践。
第二角:在粉丝圈看见学员与学习应用场景
过去食医佳遇到过这些问题——
大班课每一期有几百个学员,近半学员都没有交流过,不知道他们感受如何,收获有多少。
课堂和群里发言的总是少数人,群里的问题也是随机而零散的,学员听课感悟、问题、实践计划等内容,瀑布式发到群里,既容易被覆盖又混乱。
1. 粉丝圈私域运营突出优势
1)内容沉淀避免覆盖
学员学习笔记、感悟成长、分享营养餐食谱及案例都在粉丝圈(以千聊粉丝圈为例)沉淀下来。每个学员听完课以后都可随机发表听课感悟而不必担心被覆盖,即使老师讲课时未看到学员,也可通过他们在粉丝圈留下文字、语音、图片或视频,及时辅导并答疑解惑。
2)学员自由分享与表达空间
高粘度圈子,有归属感的自由分享与表达空间。每个学员都可以在粉丝圈找到自己的舞台,大家相互点赞和点评,经验共享。遇到问题发圈子里,相互解答,共同提升。我们教辅团队都会参与互动,保证每一次分享都被关注。
像过去的QQ空间,学员分享学习感悟并相互留言,当一群人在同一时间持续做同样的事,就会形成同频的圈子,并自发完善和维护它。
3)吸引精准粉,让流量流动起来
在粉丝圈发表内容,以后可以扫码引流进微信群;通过圈子可以直达直播间,它让流量流动起来,激活僵尸群,也避免活跃群变成死群。它是流量吸铁石,自然吸引精准粉丝;也为直播间而生,成为自然转化的载体。
2. 粉丝圈玩法
1)课程前后打卡
粉丝圈打卡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课前讨论,第二是课后实践。通过打卡展示问题及调理过程。
课前讨论主要是让痛点场景化。学员收集问题的过程,便是一场极好的自我教育。
课后践行笔记,让调理过程可视化。学员实操作业,提交到粉丝圈,展示自我调理的效果,互相学习。
2)反馈式点评,沉淀内容
以学员为主体,留存大家的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轨迹,过程具体化、剧本化。
教辅团看到学员打卡内容后,会及时点评、点赞。有代表的案例,学员们也会相互留言,通过讨论让问题印象更深刻,并加深链接。
3)榜单+奖励,激发学员内驱力
根据学员打卡内容和平时表现,设立各种各样的奖项。比如全勤之星、案例之星、笔记之星、美食之星、勤奋达人、分享达人等等。关注到每一位努力学习、认真实践的同学们。
奖励的形式,有奖状有视频课。但激励学员打卡和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课程所带来的实际意义。当学员发现课堂能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他们就会主动学习,并且安排足够的时间。
第三角:微信群链接彼此,滚动招生
经营私域流量,最终要以微信群为节点。关于群运营,我通过三个方面来分享:
微信群分层运营满足学员多层次需要;
群内答疑解惑,学员分享案例夯实技能;
让微信群成为招生主阵地。
1. 分层运营,满足学员多层次需求
班级群:营养教练班开课时,八十名同学会建一个班级群,分为五个小组群。
校园群:各期同学在一起交流,相当于是总群。
公益群:各期的营养公开课的群,公开课结束以后,会继续提供科普知识。
不同群承担不同的使命。班级群就是学习主阵地;小组群专门安排了小组辅导老师随时点评答疑,并打考勤,保证课程完播率。
校园群是轻松链接彼此的平台,大家可以随时提问和交流。和其他群不同的是:
每个星期六会有一场案例分享
经常会有福利发放
定期举办趣味科普营养剧场
营养科普活动,如:食物大阅兵、食物猜谜等
2. 答疑解惑与学员的展示台
微信群是老师答疑解惑的平台,对大家遇到的共性问题集中解答。也是所有同学锻炼自己讲课和实操技能的展示台。
营养师语言表达能力的练习是贯穿始终的,目前打卡形式为视频,通过视频的形式分享一段营养内容。
当学员在打卡区分享自己某方面取得成果的时候,会邀请她在群里面以课程的形式分享。课程中有专门的培训,教大家如何把经验变成案例,这个过程可以实现三大作用:
让同学们练习讲课
让所有同学积累案例
增加彼此的链接与联系
3. 招生的主阵地,答疑式公开课自然招生
最后分享如何以微信群为主阵地进行筛选式招生。
1)以微信群为招生主阵地,避免分散热度
我们正式课堂主要在千聊直播间听课、粉丝圈打卡,在微信群里面进行交流。
而公开课本身就是泛流量,听课与参与度低,为了不分散热度,就需要把学员有限的注意力聚焦于一处。公开课讲课与互动,都在微信群进行。
一些成员没有实时参与,信息就被覆盖。我们会把公开课群里的语音,导出为语音文件发到千聊直播间,这样,直接发听课链接,其他同学就能回听或补课。双管齐下,既保证了听课率又维持了群热度。
2)通过答疑招生,考验咨询技巧及专业能力
公开课提前不备课,都是现场收集问题,通过集中解答讲营养知识与技能。这样每次都有新内容, 老学员愿意一期参与。也能用最快的路径让新成员有收获。
同时,最考验老师解决问题的功力,也最利于展示实力。专业的咨询技能+助人方法+营养学专业知识+数千案例库,打造了在教学过程中就解决问题的营养课程。
新学员的问题,很多已经已经不需要讲师来回答,老学员不需要培训自动就能解答了,这也是我们能够自动成交的主要原因。
3)把公开课当作实习基地
部分学员也在工作之余,通过咨询获得额外受益。所以,大家愿意提升咨询技能,而观摩公开课答疑与咨询,就是近距离学习咨询的机会。
有公开课,老学员会提前了解,转发吸引他们身边的人来听课,群里面新学员大部分都来自熟人介绍。所以我们服务好每一个老学员,他们就会成为我们身边的流量蓄水池。
结语
关于私域流量,我有三个感悟:
认可你的流量才是私域
有链接的社群才是圈子
有效果的课程才能长久
我们期待在公开课结束后,能有一个平台,能让陌生粉丝,陌生粉丝与老学员,及陌生粉丝与讲师之间还可以自然交流起来,千聊粉丝圈具备这样的特征。学员毕业后依然可以在此处发帖展示自己的成长,优质内容得以沉淀。新学员也可通过更长时间的观察来融入课堂。
粉丝圈让流量沉积到私域,让成员自主链接,让训练效果立现,优秀的链接基因会让它成为留存与转化最好的工具。
通过私域留存,打造优质流量蓄水池,让变现水到渠成。
来源/作者:爱钻研的小饼
版权声明:本文由汇运营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